因为最近要用到Fortran 90,而我用的是Linux,所以首先考虑的是个gFortran,但是据说gFortran还是一个不是十分成熟的产品,而Intel Fortran Compiler不但成熟稳健,而且性能卓越,另外它还有免费的Non-commercial版本,于是登上Intel的网站,搜寻了半天,只看到了一个evaluatio版本,我还以为这就是所谓的免费版本,于是注册发现不是,获得的注册码是有时效性的,于是呼唤万能的google,在这里找到了non-commercial版本的入口(看来Intel不太愿意让大家看见有这个版本啊)。然后就顺利的获得了免费版的注册码和license文件。接下来就是安装了。
解开下载回来的压缩包,转入安装文件目录,用root权限运行install.sh,然后根据提示选择输入注册码注册或者用license文件注册(前者需要连接到网络验证)。接着就根据提示安装就可以了。
安装完毕后,编辑“.bashrc”文件,加入“source <你的IFC安装目录>/bin/ifortvars.sh”以注册环境变量。接下来就可以验证安装是否成功了。“ifort hello.f90”,运行成功。
不过我安装的时候没有这么顺利,先在网站上找到这篇文章,还有这篇文章,还有这篇文章上说IFC只支持如Redhat,SUSE等用RPM来安装软件的Linux版本,说是要用alien将rpm包转换成deb包然后再用一些脚本调整一下deb包便可以在ubuntu中安装了。于是我便参照上边的步骤安装了一把,但是不知怎么的没有成功。然后发现安装包中本来就有一个install.sh文件,于是尝试安装,结果总是提示安装失败,接下来的时间便是研究安装脚本,发现其中有两种安装方法,一中是系统中有RPM功能的,一中是没有RPM功能的,而我刚才安装了alien附带安装了RPM,是不是可以尝试一下非RPM方法安装,于是卸载RPM:“sudo apt-get autoremove rpm“,然后再尝试安装,终于成功了。看来前面的几篇文章都是基于IFC的老版本的(<=9.0),不适合于9.1版的情况了。
2007年3月6日星期二
2007年3月5日星期一
在Linux中如何挂载cue/bin文件
我的系统是Ubuntu Edgy 6.10,思路是将cue/bin文件转换为iso文件先,然后再mount iso文件。
首先安装bchunk:
sudo apt-get install bchunk
然后便是用bchunk转换:
bchunk -v xxx.bin xxx.cue xxx
这样等待一段时间便在同一路径下边生成xxx.iso文件,接下来便是mount iso文件了:
sudo mount -o loop xxx.iso /mnt/temp
还有一个方法,用cdemu将cue/bin文件模拟成一个虚拟的光驱设备然后再挂载。
sudo cdemu 0
sudo mount -t iso9660 /dev/cdemu/0 /mnt/temp
cdemu在这里可以找到。
参考:http://snippets.dzone.com/posts/show/2699
首先安装bchunk:
sudo apt-get install bchunk
然后便是用bchunk转换:
bchunk -v xxx.bin xxx.cue xxx
这样等待一段时间便在同一路径下边生成xxx.iso文件,接下来便是mount iso文件了:
sudo mount -o loop xxx.iso /mnt/temp
还有一个方法,用cdemu将cue/bin文件模拟成一个虚拟的光驱设备然后再挂载。
sudo cdemu 0
sudo mount -t iso9660 /dev/cdemu/0 /mnt/temp
cdemu在这里可以找到。
参考:http://snippets.dzone.com/posts/show/2699
2007年2月26日星期一
Linux下的BT工具-Deluge
用过好几个BT软件,首先是azureus,一个java软件,在Ubuntu Edgy 6.10中运行总是失败,后来将java vm版本调低才能使用,但是感觉一直不稳定,而且启动很慢。另外是Gnome自带的BT客户端,对中文支持很是不好。
因为一直没有找到好的客户端,连BT都很少用了,要找什么东西能够在VeryCD中找到就优先在VeryCD中找,因为aMule用起来感觉非常稳定。
昨天下载了Deluge装上测试了一番,感觉很对我的胃口(在Windows下我用uTorrent这种简洁的BT客户端),而且中文支持也不错。有人说它的速度不行,测试了一把,在ubuntu.org.cn上下载Ubuntu能够到100K的速度(我用的1M ADSL宽带),我已经很是满意了。
现在基本确定首选BT客户端为Deluge了。
BTW:Linux下的网络工具选择
因为一直没有找到好的客户端,连BT都很少用了,要找什么东西能够在VeryCD中找到就优先在VeryCD中找,因为aMule用起来感觉非常稳定。
昨天下载了Deluge装上测试了一番,感觉很对我的胃口(在Windows下我用uTorrent这种简洁的BT客户端),而且中文支持也不错。有人说它的速度不行,测试了一把,在ubuntu.org.cn上下载Ubuntu能够到100K的速度(我用的1M ADSL宽带),我已经很是满意了。
现在基本确定首选BT客户端为Deluge了。
BTW:Linux下的网络工具选择
Web浏览:Firefox,Opera备用;
BT客户端:Deluge;
ed2k:aMule,感觉比Windows平台的eMule还要好用;
FTP客户端: gftp,中文问题解决了,但是感觉不喜欢,准备试试Filezilla,在windows下边用flashFXP六七年了;
IM:gaim,同时搞定gtalk,msn messenge,QQ;
邮件客户端:evolution收发单位邮箱,web界面收发gmail邮箱;
其它:上wikipedia用tor+Firefox的扩展torbutton。
2007年1月31日星期三
在Ubuntu系统实时监测CPU和硬盘温度
在我的老本本Compaq N600C上安装Ubuntu 6.10后,缺省已经安装了sensor-applet,将其(Hardware Sensors Monitor)添加到面板后便可以显示CPU温度了,但是怎么也看不到硬盘温度,于是在Google上一番上下求索,发现只要安装hddtemp daemon就可以了:
sudo apt-get install hddtemp此外,面板上还可以添加CPU频率范围监测器,这样可以监测当前CPU频率,并可以手动控制CPU的speedstep。
订阅:
博文 (Atom)